“守法公民”是怎样炼成的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16日 | ||
——电影《守法公民》观后感 青岛铁路运输法院 王慧丰 一个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在共进晚餐的幸福时刻到来之前,被破门而入的暴力歹徒彻底毁灭。深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被惨无人道地侮辱并杀害,存活下来的男主人克莱德每每凝望着女儿亲手编织的DADDY手链,回忆起曾经平静美好的家庭时光,蓦然转入不堪回首的悲惨遇害场景,眼里不禁濡满了悲伤无助的泪水。 在失去社会安全秩序的有效保护之后,男主人克莱德将希望寄托于不法歹徒的罪有应得。然而又一次让他心寒绝望的是,检察员与穷凶极恶的主犯达成了诉辩交易,由主犯作污点证人以减轻刑罚,最终使从犯被判处死刑,而主犯在三年有期徒刑期满后重返社会,继续为所欲为。 面对如此不公的司法体制,克莱德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巨大转变。曾经,他是一个守法公民,对法律充满了敬畏、信任与服从。而法律却未能保护他挚爱的亲人。检察员对他大喝:重要的不是事实发生了什么,而是在庭审上能够证明什么。如果没有确凿证据,即使受害人亲眼所见,在法律面前也置若罔闻。于是,克莱德将他全部的财力、精力都投入到一场精心谋划的布局当中,他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揭露现行司法体制的弊端,来引起司法人员对事实真相的重视,来教会检察员在罪犯面前决不妥协。然而,这场教训的代价是惨痛的:应受法律制裁的罪犯,被克莱德以非人道方式折磨而死;多名司法官员接连遭谋杀;检察员无辜的妻子和女儿,也受到威胁恐吓;在最后召开的城市安全紧急会议上,与会的包括市长在内的众多高级官员都在浑然不知中陷入克莱德的危险陷阱;最终,克莱德也为自己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克莱德从一位聪明绝顶、大有可为的技术人才,转变成一个蓄意谋杀、疯狂作案的危险分子。而作为观众,在对他的以牙还牙做法摇头叹息的同时,却也不禁为他对逝去亲人所作的个人慰藉而扼腕感慨。是社会哪里出了错?如果有良好的社会治安,就不会有公民家庭遭遇暴力歹徒的破门而入;如果现场DNA等一手证据材料没有被污染破坏,就能有确凿证据将罪犯绳之以法;如果检察员能够撇开高定罪率的指标考核、坚持以事实真相提起公诉,就有可能得到陪审团的支持使罪犯罪有应得;如果没有辩护律师的唯利是图,便不会有法律人替坏人开脱罪责……这其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有情感,有人性,有司法…… 在社会工作中,我们可能是法官、检察员、律师、工程师……有着各自的体制环境和职业守则;而在个人家庭中,我们同时也是父母,是夫妻,有着刻骨铭心的情感牵挂。社会是一个相互维系的大家庭,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上恪尽职守,也在服务于他人的美好生活。而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最高守护和最后防线,需要所有公民的绝对信任与完全服从,更需要司法人员的公正审判与严格执行。作为司法人员,我们应始终谨记司法事业的初衷与宗旨,坚守公平正义,秉公执法办案。任何冤案错案的发生,对于考核指标来说可能只占1%或者更低,但对于受害者及其家庭来说,却是100%的莫大伤害。若司法体制囿于息事宁人、责任考核、利益平衡,而置事实真相和公平正义于不顾,将会使法律和司法的威严扫地,使整个社会的信用和秩序体系崩盘,使社会成员丧失基本的安全感,终日惶惶。 如今,司法改革大幕开启,为我们清除体制积弊提供了难逢机遇。还法官以审判,还法院以独立,还法律以权威,是每位法律人在改革征程上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守法公民》中所言:困难的不是作出选择,而是去承受它。现实司法中,有众多的一线法官们,正在努力实践着这一点。顶住来自领导或各方的办案指令,避开媒体及公众的舆论干扰,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守公平正义,勇于担险担责,维护司法权威。他们,是中国法治进程的脊梁。正是在这样一群有信仰、有担当的法官们的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敬畏、信任并遵从法治的守法公民不断涌现。 |
||
|
||
【关闭】 | ||
|
||